《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转载请注明来源:奇书小说网qishuxiaoshuo.com

建文十四年,十一月。

顶着寒风,踩着积雪的朱允炆再次回到北京城,面对群臣,宣布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用五年时间,开盛世。

多年前,朱允炆曾从百姓家余粮、余财,官仓储备、官冶铁数量、文教、军强等方面定下盛世六条标准。

受益于朝廷不扰民、征民必给徭役钱,税赋较轻,加上连年来整体风调雨顺,大明最底层的百姓已经基本上摆脱了吃不起饭的困境。

按照各地府州县文书,各地暗访、暗查,朱允炆初步判断,大明距离盛世已然不远。

寻常小县百姓之家,超过七成有一年以上存粮,九成以上百姓存粮不低于半年,剩下不足一成,不是孤寡,便是家中遭遇困境,因病因缺失家庭主力造成困顿。

百姓手中有余财已不算什么稀罕事,在耕作的同时,男人出力做点工,一年下来家庭存余个四至五贯还是常见,少的也有两贯。受益于地方基建、水利工程等进行,地方百姓做工机会也多。

而社学、县学、府学、国子监的四级制度确定,特别是国子监基本取代科举,让底层社学教育逐渐兴盛,而初级教育的强制性与扫盲的进行,让百姓之家无白丁不再是梦,孩子识字也算是完成了这个目标,毕竟孩子迟早会成为丁口。

至于官冶炼铁的产量超过一万万斤的目标早就突破了,建文十三年官冶炼铁的产量甚至达到了两万万六千万斤,而今年官冶铁的产量突破三万万斤已是板上钉钉之事。

而军强中敌丧胆的目标,这个不好说,因为敌人不存在了,也就不存在什么丧胆不丧胆了。军强的指标,早在一场场战争中奠定下来。

盛世六条,除了少数的百姓存粮不足外,基本上已全部实现。

朱允炆并没有急着宣布盛世的到来,也不准许朝廷公文里妄议盛世,因为在朱允炆看来,大明依旧算不上富裕,哪怕一些士人与百姓已经感觉到日子好过了。

在建文十五年的元旦,朱允炆喊出了用五年时间攻坚克难、帮扶贫困百姓,开创大明盛世的强音。

这是大明王朝第一次将盛世界定在具体的年份里。

大明百姓终于看到了清楚的盛世时间表,那就是五年之后的建文二十年!

为了实现盛世,朱允炆命令户部与地方行省、府州县拿出扶贫举措,对于家庭困难,丁口失去劳作能力或因病致贫者,经户部、督察院、安全局等审核之后,免去其若干年徭役与税赋,若家庭实在困苦,则以养济院标准,发粮以供其存活。

二月时,户部尚书夏原吉进入武英殿,奏报道:“经初步核算,十四年,两税合计四千三百余万贯钱钞,商税为两千零三十七万,首次突破了两千万贯钱钞,达到了两税近一半,盐铁茶专卖税合一千一百万贯。去年一年,税赋总和达七千四百余万贯钱钞,相对十三年时增长百分之十四。”

朱允炆接过文书,仔细看了看各中数据,微微点头:“开国四十六年,终有所成。”

夏原吉笑道:“都说宋廷最富,可翻看史书,熙宁至元丰年间,不过六千余万贯。”

朱允炆起身,从桌案后走了出来:“宋廷时的富,可与大明的富完全不同。大宋的富,盐铁茶专卖税占了不少,商税畸重,民税并不占主。说到底,宋廷在富裕的背后,是农民交不起税,商人与富人支撑起了繁华。”

夏原吉对朱允炆的观点很是认可,正色道:“朝廷对民两税稳步增长,一方面是田亩开垦数量的增加,一方面是人口的增加,而抑制土地兼并之策取得显著成效,又保障了百姓手中有田可税。”

朱允炆背负双手,嘴角带着笑意。

自建文四年至建文七年,朝廷动用了大量人力实现了最短时间的人口普查,并通过照身帖、照身牌来确保人口普查的真实性,当年结果是七千一百余万人口。

而到了建文十四年,七年的时间里,大明人口增加了一千二百多万,人口已然达到了八千四百余万。百姓生活的改善,带来了极大的“生娃”热情,每年有近二百万婴孩诞生,这个增长速度堪称惊人。

用不了十年,大明人口将突破一万万大关。

朱允炆笑道:“人口增长是好事,也不尽全是好事,若是人口增长过快却没有相应的对策,很容易导致某些地方人均土地过少,继而带来饥荒等问题。户部需要尽早拿出各行省、各府人口密度图,对于山西、山东、河南、江浙等人口过密地方,适当分流移民才是。”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寒梅惊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奇书小说网qishuxiaoshuo.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
晚明海枭

晚明海枭

朱楼醉茶
明末什么最重要?钱财!有钱才能爆兵,有兵才能争霸。所以林海早早就确立了目标,先垄断马六甲海峡以东的海贸,再殄灭建虏、扫清流寇,捎带手在东瀛南洋搞搞殖民。当然,还要把半截入土的大明埋了,新的帝国就建立在晚明的坟场上,充分吸收这具腐朽躯体中所蕴含的养分。商帮行会、市镇经济、侈丽风俗、市井文化……当晚明社会的这一切和具有海洋基因的新生政权相结合,这将是一个不一样的帝国。
历史 连载 42万字
红楼之平阳赋

红楼之平阳赋

东辰缘修
本以平安一世,没想还是风起云涌,风起了,心动了,最后散落红尘!离奇而又平淡的穿越,张瑾瑜这个蓝星历史系高材生,穿越到平行世界的一个封建王朝大武帝国,成为边境平阳郡城的一个守备将军,阴错阳差的主宰了北方的战局。封侯拜爵贵不可言,本想着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偶然一次回京述职的时候,遇到工部主事秦业带着工匠给自己修缮圣上在京城赐给自己的大宅院,说是工部员外郎贾政特意嘱托的,张瑾瑜听到熟悉的名字,这才猛然知
历史 连载 399万字
民国投机者

民国投机者

有时糊涂
在中国出生,在美国长大,嗯,好吧,好吧,就是穿越这样的老套故事。这是我的第一部小说,如果您认为写得好,请投我一票,如果您认为写得差,请指正。读者群:黄埔军校第一期55374701(招生中)黄埔军校第二期81036724(已满)黄埔军校第三期33045967(已满)黄埔军校第四期85625983(已满)黄埔军校第五期894
历史 全本 835万字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远征士兵
历史没有如果。但是如果历史有如果……如果中国的第一次远征没有失败,那将会发生什么?缅甸、中途岛、瓜...
历史 连载 388万字
娇妾(春染绣榻)

娇妾(春染绣榻)

凤子君
中山王府内纷繁复杂,盘根错节。既有出身王府的王妃魏氏,又有老王妃娘家侄女李侧妃,还有淸倌儿出身极得中山王宠爱的白姨娘,更有跃跃欲试准备分宠的若干通房。初入中山王府的贺兰春发现,都说侧妃不易做,她这顶着前朝女帝侄孙女身份嫁进中山王府的侧妃更是难上加难。内容可以解读为《都说我是红颜祸水怎么办》《姑祖母太彪悍给我留下了后患》《她是一个野心家,然后才是一个女人》爽文,宅斗,宫斗,权谋,不可考究架空文,只愿
历史 连载 35万字
崇祯重振大明

崇祯重振大明

凤凰北斗
一个现代人穿越成为大明崇祯皇帝,重振大明朝的努力。以《崇祯长编》《崇祯实录》《酌中志》等为准,前期按真实历史上的时间线写。
历史 连载 138万字